1、研究背景
2、硅材料的“吃锂”现象
3、降低硅材料“吃锂”的方法
4、发展长寿命硅基电池的技术
5、结论
1、研究背景与市场;
2、磷酸锰铁锂的研究现状;
3、我们的相关研究工作;
4、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开发情况
未来十年,锂离子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5212.0万辆;另一方面,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行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拉动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Ø 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
硅负极材料的副反应与结构设计
1、 包覆完整性对负极材料的影响
2、硅/陶瓷/碳负极材料的流化床制备
3、 流化床法生产磷酸铁锂
4、 结论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概述,石墨负极材料的技术与市场现状,石墨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低温使用存在容量低、衰减严重、循环倍率性能差、析锂现象明显、脱嵌锂
不平衡等问题。然而,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低劣带来的制约
愈加明显。
在-20℃时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只有室温时的31.5%左右。传统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在-
20~+55℃之间。但是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动车等领域,要求电池能在-40°C-60°C
正常工作,高空无人机和一些针对寒冷气候的特殊设备可以经历低至-60°C,电动汽车
需要能够在寒冷的地区和炎热的沙漠条件下具有稳定性能的电池系统。因此,改善锂离
子电池低温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锂离子电池自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不久,就被引入国内并推向市场。在前10年,日本、韩国的锂离子电池产量一直占绝对优势;而后,中国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产业规模已经超过日、韩,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使用国。
2022年,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用锂离子电池总量
957.7GWh,同比增长70.3%。车用动力电池684.2GWh ,同比增长84.4%;储能电池159.3GWh,同比增长140.3%;小型电池114.2GWh,同比下滑8.8%。我国锂
离子电池产量660.8GWh,同长增长97.7%,占全球总量
的69.0%。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130GWh,其中电力储能、户
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分别为92GWh、25G Wh和4GWh,分别增长216.2%、354.5%和207.7%